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申报 > 一县一品
梯田“三部曲”——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产权制度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08

北庄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了水稻产业,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于2018年,被榆林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乡村振兴标杆村,注资2000万元。

乡村如何兴?北庄村两委决定从实施区委区政府“一号工程”——推宽幅梯田开始,盘活山上闲置多年的坡耕地,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奏响“三步曲”,书写产业振兴的大文章,带动五大振兴,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宏伟目标。

一步曲:“三跑田”变“三保田”

北庄村有三条主路通往山上,形成三道自然焉,群众称他们为柳树焉、大焉和树梁焉,集中连片分布着3500多亩坡耕地,被雨水冲刷出了一道又一道印痕。

水土专家称其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让在这片黄土地上耕种着的老乡们祖祖辈辈遭受着广种薄收、看天吃饭的命运折磨。

三道焉犹如横在村民头顶上的三条巨蟒,张着血盆大口,汛期吐出泛滥的洪水,威胁着全村群众的安全。

1972年,村里在焰火沟筑起了一座淤地坝,死死锁住了柳树焉、大焉,十多年淤地48亩,眼看就要与坝顶持平了,于是村上又用砖石混凝土做了一条排洪渠,消除安全隐患。

村支部书记陈登业站在大坝上望着纵横交错的沟壑,曾经的险象如一帧帧胶片闪过心头。1998年7月的一天晚上,电闪雷鸣。他正在村委会用广播通知群众做好防汛准备时,倾盆大雨便已赶到。陈登业牵挂着大坝的安全,三步并作两步,登上野火沟坝顶,纵身越过排洪渠,回头一看,四米多高的洪峰卷着泥石从身后瞬间倾泄而下,冲进了45户老乡家中,淹没农田423亩。据统计,全村共遭受3次这样的洪涝灾害,其中2005年淹没了刘子洲家养鸡场,经济损失达10多万元。

治理水土流失迫在眉睫。

2018年阳春三月,北庄村刚刚举行了分红大会,到处弥漫着兴奋之情。村支部书记陈登业带着村民小组长来到山顶上,迎着扑面而来泥土芬芳和清新的花草香味,说出了埋藏心底的秘密:实施区委区政府一号工程,推宽幅梯田,平整改造坡耕地。

高标准宽幅梯田托起乡村脱贫梦

陈登业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在节后上班第一天,横山区委主要领导到北庄村调研,正在酝酿宽幅梯田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计划,预计每亩投资1600元,准备在北庄村率先试水,承诺有多少山地就给推多少。

区委主要领导的支持,让陈登业夜不能寐。没想到自己的想法提出后,遭到三个村民小组长的反对。刘正平、刘永万、刘增成认为把坡洼地推成宽幅梯田后,较以前相比明显变少了,问陈登业,山上全部推成宽幅梯田,谁来种了,有多大的效益,值不值得投资。他们的顾虑和疑惑无疑代表了村里相当一部分群众的心态。

陈登业和村主任张天雄商量后,决定外出参观,先统一大家的思想。

第二天,他们带着村两委成员、8个村民小组长和群众代表首先来到高西沟,层层叠叠的人工梯田让所有人眼前一亮。一辆大型旋耕机来回奔跑着,2个小时就种完了10多亩梯田,让刘正平、刘永万、刘增成的脑筋一下子转过了湾,眼界顿时开阔了。

坟地,在村民眼里神圣不可侵犯,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禁地。据不完全统计,山上散落着全村1000多座坟茔,是推宽幅梯田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大家的疑虑在武镇元圪塔村找到了答案,距离坟墓留出可埋下三辈人的位置,被大多数村民普遍接受。

2018年4月22日,是全村群众值得铭记的日子。山上彩旗招展,20多台装载机拉开了大会战的序幕。

村两委专门成立了由8个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协调小组,处理组与组、户与户之间的地权纠纷。协调组坚守的原则有两条,对于面积大、地势平缓的地块按地界进行平整,不好集中连片推的个户的地块,量出坡地亩数,推成梯田后按比例往开划分。

60多天时间里,协调组天刚亮就上了山,夜幕降临了才回到村里,研究处理疑难矛盾的办法,用“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累计处理各种纠纷120多起。

北庄村支部书记陈登业在小杂粮种植园里规划未来

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底穿鞋子。登高远望,新修的宽幅梯田错落有致,层层环抱着山脊,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如波浪漫卷开来,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如雕如塑,好似黄土高原上的“醉”美曲线。

村支部书记陈登业如数家珍起来:半坡山沟,打燕窝坝15座,治理出土地45亩;前红石峁沟,打燕窝坝10座,治理出土地12亩......

据统计,三道焉共分布着青阳树沟、王家梁沟、焰火沟等6条深沟,累计打燕窝坝46座,治理出土地150余亩,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北庄村再也没有遭受洪水侵扰。

水利部门给出了一组组监测数据:北庄村推出宽幅梯田1500亩,完成投资240万元,两年内蓄留雨水8万方,拦截泥沙2.7万吨,截留有机质143.2吨,氮磷钾640吨。

二步曲:无定河水润泽梯田

2019年,横山区要求加快宽幅梯田配套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挖掘提升梯田效益。

党岔镇党委政府在北庄村启动了乡村振兴的第一个项目宽幅梯田上水工程,从无定河引水上山,主管线全长4.9公里,建设分水池4个,概算投资480万元。

年代设计院刘文军技术员说,北庄村宽幅梯田上水工程是榆林市第一家从无定河长距离引水上山灌溉项目。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解决了二个技术难题。

一是解决了无定河来水泥沙含量大的问题。无定河是陕北的母亲河,横穿黄土高原,众多支流裹挟着泥沙汇入河中,如果直接进入高压泵内,容易损坏设备。镇党委政府组织设计院专家考察沿线兄弟县区做法,基本都采用廊道引水鹅卵石沉沙法,但使用几年就要清理一次,难度比较大。于是同北庄村干部反复论证,征求群众意见,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案,即从无定河上游河底取水,修一条80米长的引水渠,进入一级5米深容量500方的蓄水池,沉降泥沙后经过导流槽进入第二级320方的沉沙池,最后形成涓涓清流,源源不断流入安放高压泵的竖井内。

二是解决了如何上水的问题。北庄村宽幅梯田上分布着500方和200方的蓄水池各2座,连接水源井的主管网全长4.9公里,如果关停水泵后管道内的150方水侵泄而下,产生巨大的压力将会无情地摧毁高压泵。于是设计方对症下药,在管道上安装自闭阀8个,闸阀8个,分段管控,防止机器关停后管道内水倒流。

宽幅梯田上水工程率先在水果种植园通水

从蓄水池到各个地块规划二级管网15380米。北庄村从工程节水、机制节水、管理节水、农艺节水四个环节入手,建设以浅埋滴灌、膜下滴灌、管道输水为主的1500亩农业高效节水工程,重点推广无膜浅埋滴灌技术,实现从“大水漫灌”到“浅埋滴灌”的大变革。

经测算,亩均节水100立方米,浇灌时间由15天每遍缩短到5至7天,亩均节电17度、农药用量减少20%、肥效提高20%、土地利用率提高14%。

三步曲:股份制模式打造四园一区

北庄村在山地推行产权制度改革,不急不躁,稳扎稳打,走完了坡地变宽幅梯田、引无定河水上山的历程后,规划了“四园一区”,开启了股份制改革模式。

山上以土地入股和人口入股的方式将1500亩宽幅梯田全部流转到北庄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进行打造,每亩土地折入股价为40元,入股时间暂定为10年,合计400元;人口股,以村上现有农业人口1604人计算,每人1股,每股1000元,每户最多可入10股。

村上规定土地流转和股份认购捆绑一起,同步进行。村三委成员每人带头入股1万元,带动起了全村97.8%群众参与产权制度改革的热潮,10天时间共计筹集1817股、181.7万元,涉及429户,包括贫困户76户、417股。

“山下米粮川,山上花果山”。2019年5月的一天,横山区委主要领导来到北庄村调研,登高远望,一座座梯田阡陌纵横,层层叠叠,壮美如雕塑,蜿蜒似玉带,心情颇不平静,挥毫题词一首,苍劲有力的大字激励着北庄人。

北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宽幅梯田上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科技支撑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游则游,打造“四园一区”,形成生态种植、休闲观光、绿色加工于一体的产业结构。

北庄宽幅梯田大棚蔬菜园

大棚果蔬园里,一座座钢架大棚林立田间,一栋栋日光温室银光闪闪。市民可以到这里采摘绿意盎然的蔬菜、尽情品尝鲜嫩欲滴的水果,感受田园气息,体验自然生态美景。

这就是北庄人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据悉,村上利用乡村振兴项目投资419.49万元,规划建设日光棚40棚,温棚40棚,总占地200亩,主要以芝麻香瓜、西红柿、豆角、黄瓜等为主,目前已建成日光棚,温棚正在紧张推进中,预期每棚效益2—3万元。

山地水果园里,投资110万元,栽种葡萄200亩、33200株,苹果160亩、5280棵。栽种过程中做到了“五个一”,即一个坑、一筐粪、一桶水、一斤肥、一棵苗。

谈及果园今后的发展思路,北庄村委会主任张天雄有着自己的想法:与国内农业院校合作,成立山地苹果生态种植研究基地,果树全部采用低枝矮化栽培,设立罩育棚、防鸟网,树下小管滴流节水灌溉,利用物理、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等多项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山地苹果产量和品质。

相信几年后,有这样一幅精美图画呈现在这片园子里:一排排果树错落有致,各色葡萄挂满树枝。游客们弯着腰在树间穿行,摘一个放在嘴里,声音脆响,甜入心底。张主任估算,苹果一斤能卖到3.5元,按照这个价格,一亩果园就能收入6000块钱。

杂粮种植园里,北庄村实行了“五配套五落实六统一”工作法,即:“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提高良种覆盖率、传统栽培技术规范率、土肥水等新技术普及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落实地块、落实籽种、落实肥料、落实机械、落实责任,统一田间规划、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

目前,完成投资10万元,种植了玉米、高粱、谷子、绿豆等,合计占地300亩。

“再几个月,这里将是另一翻景像”,村主任张天雄的话儿,将笔者的思绪带进了那动人的意境:一片片五颜六色的庄稼,接连延续,如一匹美丽的彩锦,向那遥远的天际,慢慢展开。如果遇到正常年景,可产玉米高梁12万公斤,谷子豆类13.5万公斤,即可通过座落在村旁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通远公司加工包装,销往省内外,可实现销售收入64.5万元。

中草药材种植园板蓝根生长旺盛

中草药材园,投资30万元,现已种植板蓝根100亩,计划种植远志300亩,合计占地400亩。

养殖小区,计划投资500万元,主要养殖肉牛、羊、鸡、猪等,合计占地440亩。

文/雷雨虹 吴武刚 摄影/高有智 张凌康 刘波


转载链接:http://www.nkb.com.cn/2020/0807/349272.shtml

400189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