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我国构建北方草甸退化草地系统性修复技术体系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08

在8月30日召开的“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2020年度成果交流暨学术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已构建出一套北方草甸退化草地系统性修复技术体系,这将为我国草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牧民稳定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项目属于“十三五”“典型脆弱生态系统”重点专项第一批立项项目,重点针对我国草甸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所受干扰强度大、退化机理错综复杂、恢复机制及有效治理技术缺乏等问题,着重开展草地退化恢复机理、恢复治理技术、生态产业技术创新应用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创建可复制、可移植、系统性的综合治理技术及新型生态产业技术,提出草甸退化草地治理的整套技术方案。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集中了本领域实力最强的18个同行机构,负责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

草甸和草甸草原是中国草原中水分条件最好,生产力最高的草原,75%的温性草甸草原和50%的温性草甸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及东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一区域的草原面积减少了27.8%,90%的草地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辛晓平介绍说,在提出草甸草原多尺度退化机理、退化草甸差异化系统性恢复新理论的基础上,科研人员构建了北方草甸退化草地系统性修复技术体系,包括低扰动快速恢复、植被综合复壮、草地稳定重建、土壤定向修复和土壤肥力培育等草地改良治理技术方法和区域生态产业技术。

项目建立退化草地综合治理县域以上示范基地5个,开展了天然草原生态修复、退耕地快速重建、生态产业等修复治理技术的示范应用。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甸草原,主要开展天然草地修复治理和退耕地快速重建技术示范,累积示范面积达到6.2万亩;科尔沁沙质草甸主要开展了“自然恢复+人工干预”、严重风蚀沙化草原重建等修复技术示范,示范面积5.1万亩;松嫩平原碱化草甸主要开展了盐碱地改良与牧草高效生产利用技术示范,示范面积1.35万亩;寒地黑土区主要开展了退化盐碱草甸快速修复技术、退耕地快速重建等修复技术示范,示范面积10.5万亩。通过修复治理技术示范,草地植被、土壤特征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项目还针对修复阶段生态产业进行了技术集成,以实现生态修复后草甸草地稳定。项目依托大型企业及国有农牧场,开展从生态修复、生态产业到富民模式的产业化示范,集成以生态草业和畜牧业为核心的产业技术模式,包括呼伦贝尔循环型生态牧场模式、科尔沁“生态修复+草产业富民”模式、松嫩平原“修复碱化草甸+秸秆畜牧业”产业模式,提出了适宜北方草地的生态畜牧业技术,形成了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富民相结合的退化草地治理技术方案及模式。(农民日报)


400189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