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巩固脱贫成果 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15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续的办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我们要努力为贫困人口提供稳定就业机会,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组织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劳务输出是贫困人口解决就业问题、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要深入基层村社和农户,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送岗位”等活动,把各项政策和培训计划、岗位需求等信息送到群众家门口,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同时为跨省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政策、信息、技能、岗位等服务和交通补助,扩大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比如,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最近3年每年平均输出劳动力50万人左右,其中有组织外出务工约占七成,务工收入已经成为该州贫困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方式,人均年劳务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实现了“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促进就业扶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进就业扶贫,一定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就业扶贫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努力把扶贫车间培育成为产业和就业扶贫的企业,推动扶贫企业形成产业链,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梯度转移,为贫困地区开展就业扶贫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脱贫。例如,贵州省正安县曾经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县,后来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吉他产业园,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吉他产地,极大促进了农村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脱贫。

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农业产业扶贫是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应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组织化,探索建立大企业支撑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探索形成“公司+农户”“万企帮万村”等精准扶贫模式,稳定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预期;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形成“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汇聚农户力量;以电商发展为基础形成“互联网+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农民参与产业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就业和增收。

加强贫困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职业教育培训是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脱贫的重要方式。调研发现,一些贫困户之所以发展动力不足,缺乏职业技能是第一位的原因。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关键是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更多教育,让贫困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努力把农民培养成为合格产业工人、市场经营者,推动贫困劳动力向技能型、稳定就业型劳动力转变。另一方面,关注就业重点群体,包括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并聚焦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加大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贫工作力度。

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除了社会保障兜底,还应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比如在农村开发保洁、绿化、管水、护林、护草、治安、护路、扶残助弱等公共服务岗位,让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这不仅能有效解决贫困劳动力脱贫问题,促进他们融入社会,而且有利于其后代健康成长,避免贫困代际传递。


400189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