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文化 > 党建文化
(学雷锋志愿服务进行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制片人吴卉——“我愿播撒志愿服务的种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张 贺  发布时间:2020-08-20

报道志愿者故事,最终自己成为志愿者;拍摄公益节目,最终自己发起组织公益基金……从观察者到参与者,再到践行者,17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制片人吴卉,累计参加志愿服务超过1.8万小时。她制作的全国首档以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大型真人秀《社区英雄》感动了亿万观众,有力推动了志愿服务的普及。她说:“我愿播撒志愿服务的种子,让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

吴卉最初与志愿者的接触是在2003年。那一年,她采访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接触了很多自愿赴西部偏远艰苦地区从事支教工作的大学生。大学生们热情、善良、奉献的精神风貌让她深受触动。“大家互相都不认识,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携手同行,这种感觉让我觉得温暖。”吴卉说,后来在制作一档专题节目时,吴卉采访“首都的士雷锋车队”,队长王凤进在录制现场带来一个装色拉油的油桶,每接送一次乘客,她就放进去1元钱,装满后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时做节目的时候,王大姐已经捐了四五桶了,大家都感动得不得了,偷偷往油桶里塞钱,让王大姐带走。”

“志愿服务真的不可或缺!”这是吴卉从一场重大变故中得到的体悟。2012年春节,大年初九,凌晨4点,父亲心脏病突发,慌乱的吴卉只能打物业电话求救,小区保安马上来帮忙。尽管最终父亲还是走了,但在人生最无助的时候有人伸出援手,吴卉感恩不已,同时也有点遗憾,“如果社区里有个随时能为老年人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就好了”……

“社区是居民的家园,是最能体现爱与温暖的地方。如果做一档以社区公益为主题的节目,一定可以大大推动全社会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了解。”吴卉说,通过多年从事法治报道和社会报道积累的经验,她深深地感到我们这个社会特别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关爱。“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张静说,志愿服务最能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她的话坚定了我制作《社区英雄》的决心。”

怎么做才能让节目既好看又凸显志愿精神?

吴卉和同事们决定:把节目设计成挑战与对战模式,每期节目有两位公益项目发起人作为“社区英雄”接受挑战,用7天时间,邀请上千名志愿者进行一场盛大的千人舞蹈,用各具创意的造型表达公益理念,赢得公益金支持。在演播室现场,他们将接受嘉宾提问和评判,由200名青年志愿者投票决定“公益奖励金”的归属。节目中的“英雄奖励金”由公益基金会现场发放。

“1000人同时跳舞,任务艰巨到难以想象。‘社区英雄’要一家一家去敲门,能行吗?我当时心存疑虑。”吴卉说,“但是一想到,如果每个人能影响6个人,一共能影响6000人;这6000人就更能理解志愿者、理解公益精神,我们节目就没白做。”

一期节目,吴卉和同事们要从1000名候选者中筛选出100名挑战者,节目组再分成四五个小组,对100人进行面访,深入交谈,拍摄视频资料,撰写调研报告,研究初选视频,将人数筛选至20人;然后十几个摄制组每组用6个机位跟踪拍摄7天,剪辑15天,至此,外拍过程告一段落;现场录制环节才刚刚开始……

“辛苦是辛苦,但和志愿者们在一起的日子都是甜的。”吴卉说。

有一期节目,女嘉宾得知“社区英雄”要为癌症患者募捐时,毅然剪掉满头青丝,把一头长发捐出去给患者做假发;有一期节目,明明其中一名“社区英雄”获胜了,但他却执意把奖金让给对手,因为他觉得对方更需要帮助……

《社区英雄》开播后不久,即荣获第十八届亚洲电视大奖“最佳真人秀节目”奖。来自世界各地的40位评委表示,通过节目,看到了中国社区真实的状态,节目用镜头记录了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质朴而感人。

8年来,节目共拍摄90个社区公益项目、制作16期公益人物纪录片、创作84场千人舞蹈,联合19家公益基金会,近12万社区居民直接参与公益。播出以来,节目观众触及量超过10亿人次、新媒体转载量达到1300万以上。

“志愿服务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我相信自己是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还有8年,我就要退休了,退休后还要继续做志愿者。”在采访结束时,吴卉对记者说:“当你不知道该做点什么的时候,就去做志愿者吧。”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18日 06 版)


400189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