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方针 > 品牌政策
小辣椒唱响“ 朝天歌”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作者:本报记者 胡小宁 黄敏 文/图  发布时间:2020-08-08

本报记者 胡小宁 黄敏 文/图

近年来,安康市旬阳县铜钱关镇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在扶贫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的大力扶持下,引进种植“石柱红”系列朝天椒。如今,“石柱红”系列朝天椒不仅在铜钱关镇扎下了根,还在旬阳县推广种植,使当地群众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发展之路。

朝天椒走红旬阳小山村

7月29日下午,旬阳县铜钱关镇金盆湾村村民王相政刚吃完饭,就到自家的辣椒园转转。走近一些,王相政发现密密的辣椒叶下隐藏着几个红色小辣椒。“呀!我家的朝天椒红了,看来今年要丰收了!”王相政激动地俯下身,仔细观察着。

王相政说,今年,由于搬到了城镇,但仍然有百亩左右的辣椒园需要管理。

今年49岁的王相政原来住在金盆湾村海拔最高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生活困难,王相政家于2016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在中核集团的帮扶下,王相政夫妻重拾信心,种植130余亩朝天椒,同时还享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房问题解决了,再加上去年种的辣椒喜获丰收,王相政家的日子慢慢好起来了。

“相政自从种了朝天椒,感觉就像变了个人,勤快得很。”辣椒园里,一位邻居笑着夸赞王相政。

如今的王相政,不仅自己走上了小康路,平日只要有空还会将自己种植朝天椒的技术传授给左邻右舍。“过去是镇上和中核集团的干部一直在帮我,免费给我提供辣椒苗,鼓励我发展产业。这些帮扶干部请农业专家给我们讲种植技术,还把销路问题解决了。”王相政说。

据了解,王相政的辣椒产业园是在中核集团的大力扶持下建起来的,种植的朝天椒也是从外省引进的“石柱红”系列。目前,铜钱关镇种植朝天椒2100余亩,辐射带动旬阳全县发展朝天椒产业。

产业帮扶走出特色扶贫路

旬阳县铜钱关镇地处大巴山南麓中高山区,高海拔的山区环境令这里的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2000年,中核集团开始定点帮扶旬阳县,至今已有20年。该集团扶贫干部、旬阳县挂职副县长王智清2018年到任后,一直在积极寻求产业帮扶新路子。

2018年12月,王智清关注到中核集团的另一个定点扶贫县——重庆石柱县。该县种植“石柱红”系列朝天椒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为此,王智清与旬阳县相关单位负责人奔赴石柱县白鹤村进行实地考察。在了解到两县气候、地理等条件非常相似之后,最终将投资小、见效快的朝天椒产业锁定为中核旬阳产业扶贫项目。

产业定了,中核集团很快拿出援建旬阳辣椒全产业链的产业扶贫工作方案。起初,技术和销售问题,旬阳当地村民对种植朝天椒并不感兴趣。动员大家走朝天椒产业发展之路,成为摆在旬阳县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前的头等大事。

了解到村民的顾虑后,铜钱关镇党委书记陈康发动镇、村党员干部率先种植朝天椒11亩,并建立铜钱关镇辣椒产业干部示范园。

那时,铜钱关镇闵家河村贫困户赵鑫对于种植外来农作物顾虑重重,扶贫干部多次上门劝说,告诉他:“政府会给贫困户免费发放辣椒苗,也有专家跟踪指导,更有订单式保底价收购等惠农政策。你们当年种,当年就能见到效益。”

在村镇干部的鼓励、带动下,赵鑫和父亲动心了。2019年,父子俩尝试种植了3亩朝天椒,净赚6000余元。2020年,在原来规模的基础上,赵鑫又种植了3亩朝天椒。

据了解,在铜钱关镇甚至旬阳县,像赵鑫这样从持有观望态度到喜获丰收的朝天椒种植户不在少数。

如今,当地村民种植朝天椒的积极性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2019年,铜钱关镇种植辣椒面积1300余亩,今年已发展至2100余亩,涉及全镇17个村(社区)。今年,该镇预计收获朝天椒2000吨,按照每公斤3到4元的价格收购,将为种植户带来600万元到800万元的收益。而辣椒烘干、制酱等附加产值预计可达1200万元。

此外,在辣椒种植和丰收期,该镇还会提供500余个工作岗位,从而带动了当地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种植规模扩大至全县

外省的朝天椒在旬阳县铜钱关镇这个非辣椒产地生了根,这令陈康倍感欣慰。

“过去,铜钱关镇海拔高是劣势,现在有了产业引领,引进的朝天椒刚好适合在这样高海拔、光照足、早晚温差大的地方生长。这里种出的朝天椒不仅品质高、销路好,而且带动了铜钱关镇的经济发展,全县走上了辣椒链条式产业发展之路。”陈康感慨地说。

目前,铜钱关镇已成立中核旬阳辣椒产业合作总社,专门负责推动中核集团在全县的辣椒产业帮扶工作。

为确保朝天椒产业在旬阳全县落地生根,消除朝天椒种植户发展顾虑,2019年9月,铜钱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投资建立了辣椒烘烤厂。该厂从全县收购朝天椒,一部分通过烘干后销往贵州、重庆等地,一部分通过尚都绿源公司制成辣椒酱、豆瓣酱,销往各大超市。

仅仅两年,旬阳县朝天椒产业种植规模就从一个镇扩大至全县。如今,该县走出了一条“小辣椒、大产业、促增收、助脱贫”的特色扶贫路。

手记

让农副产品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

■胡小宁 黄敏

从育苗到收获,再到烘干、制酱,旬阳县铜钱关镇将小小的朝天椒发展为脱贫致富大产业。

记者认为,该镇产业发展迅速的根源在于选对了产业,找准了路子。只要产业选得准,再坎坷的致富路都会变得宽阔平坦,增收也就“水到渠成”。

实践证明,山区产业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当然,政府部门的正确抉择、策划和引领也必不可少。在这些有利基础之上,如果再能有帮扶企业或致富带头人助一臂之力,一定会令当地农副产品走上标准化、经营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同时,产业要发展,还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有力支撑,否则就难以实现农作物高产或链条式产业发展。

产业扶贫给农民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在这个过程中,当地政府和扶贫企业大有可为,也定能大有作为。

转载链接:http://www.nkb.com.cn/2020/0806/349271.shtml

400189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