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产经频道 作者:王仁宏 发布时间:2020-09-03
人民网北京8月30日电(王仁宏)8月28日,“行走自贸区”浙江自贸试验区云座谈在线上举行。浙江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夏文忠、浙江省商务厅自由贸易区处处长陈永红、浙江自贸试验区综合协调局局长俞斌、浙江自贸试验区政策法规局副局长陈华清、浙江自贸试验区研究院执行院长全永波出席云座谈,介绍自贸试验区三年来发展成效,并就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经验和未来规划进行探讨。
夏文忠表示,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提升我国资源配置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的重要举措。
会议指出,浙江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挂牌以来,始终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为战略定位,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国内先进地区,以高水平制度供给为重要保障,强化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产业优势为根基,通过多元发展、制度创新、政策助力等抓手实现了“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地方谋发展”等改革成效。
产业优势:打造油气特色自由贸易港
浙江自贸试验区全域位于浙江舟山,是我国唯一一个由陆域和海洋锚地组成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是长江联通外海的唯一通道,具有区位、岸线资源优势。在油气储备、中转、加工和保税燃料油供应等领域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
据陈永红介绍,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三周年以来,在油气储运、炼化、加工、海事服务等领域呈现龙头引领、链条延伸、辐射带动的溢出效应。初步建成世界超大型国际石化基地,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初具规模。其中,鱼山岛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全流程一次性试车成功;鼠浪湖岛、黄泽山岛等管线码头储罐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油品储备能力达到2790万吨。同时,铁矿石年混配量突破1500万吨,约占国内市场20%,辐射长江沿线30家钢铁企业。
此外,国际海事服务基地成效显著。在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领域形成行业标准规范,年供应量和结算量分别突破410万吨和624.5万吨,分别达到全国40%和5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
多元发展: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116%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浙江自贸区实现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618亿元,同比增长116%,外贸增速名列全国18个自贸区首位。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一定影响。但得益于浙江自贸区在疫情防控、推进口岸通关监管集成改革、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浙江自贸区跨境贸易多项指标逆势增长。
俞斌表示,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全球蔓延,国内外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的背景下,浙江自贸试验区一方面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稳外贸,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贸区带动作用不断创新模式、坚持多元化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逆势上扬,企业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劲。
一是出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方案,及时有效为企业纾难解困。下达2000万商务促进专项资金补助外贸、供应链企业,同时积极争取中央“两直”资金重点用于稳外贸工作,有效缓解了外贸企业燃眉之急。开展来华入舟“快捷通道”申报工作。逐步解决了外经贸企业赴舟开展商务活动的迫切需求,为后续外经贸工作开展提供基本保障。
二是试点开展油气产业链领域改革创新,重点争取油品国际贸易政策突破。用好不同税号船用燃料油混兑调和、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原油进口配额等试点政策;创新“一船多供”、“跨关区直供”、“商务直通车”等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油品国际贸易环境。油品进出口贸易稳步递增,已成为我市外贸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三是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务、新平台,坚持多元化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对跨境电商工作的扶持力度,举办电商助企线上培训等,出台政策积极招引国内知名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入驻。指导外贸企业积极参加省商务厅主办的浙江网上交易会,全力助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此外,浙江自贸试验区以口岸通关监管集成改革为突破,通过建设“数字口岸”一张网、架起通关监管一链条、打造精准服务一站式等一系列跨境贸易领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极大提升国际贸易船舶进出境的便利程度。船舶通关时间从16小时减少至2小时,船舶通关一体化申报过程由原来1小时减少到最短5分钟;实现船舶进出境等全流程无纸化通关,从原先至少跑14次减少到最多跑1次;全国首创在单一锚位对一艘国际航行船舶提供整套海事服务,“通关+作业”时间由原来的3天缩短到25.5小时等。
制度创新:28项举措被国家层面复制推广
“自贸试验区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可复制可推广是基本要求。”陈华清谈到,三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坚持走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之路,特别在推进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方面不断进行大胆探索实践。
据介绍,三年来,自贸区已探索形成123 项含金量较高的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58个。其中,28项制度创新举措被国家层面复制推广,走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特别是聚焦油气全产业链发展开展了60余项制度创新,较好体现了差异化探索。
其中,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浙江自贸区开展了一船多供、多船一供、跨关区跨港区直供、先供后报、综合海事服务等制度创新;在金融要素流动方面,浙江自贸区开展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境外船供油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供应链备货融资服务等改革创新,大大简化了手续、降低了成本;在功能集成方面,秉持“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建设运行保税燃料油加注一口受理平台,制定了具有示范性的业务操作规范和计量技术规范。
“在保税油加注领域,我们走出了一条集成性强的制度创新科学路径,多项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填补了国内的制度空白。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了企业发展问题,带动了产业迅猛发展,去年加注量达到410万吨,全国第一,全球第八。”陈华清说。
政策助力:为深化油气特色创新注入新动力
今年3月,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成为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第一个出台聚焦产业发展的支持措施。
陈华清谈到,《若干措施》聚焦油气、闭环改革、彰显开放,为浙江自贸试验区今后发展明确了方向和路径。为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措施》,用足用好政策,浙江自贸区将着重从四个方面开展落地工作:
一是浙江省迅速制定出台贯彻落实《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把《若干措施》26条进一步细化为120项任务,明确任务事项、责任分工、时间节点,要求各项改革任务原则上2020年底前落地实施。8月,浙江省出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关于推动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行动方案》,并配套印发2张落地见效重点任务清单。
二是积极推动省级部门抓紧出台配套支持政策,把政策转化为事权。根据省级实施意见,拟在投资、贸易交易、财税金融、交通运输、港口通关、科技人才、资源要素保障等重点领域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同时,根据政策落地和油气产业链发展需要,梳理新一批省级权限,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
三是深化编制油气全产业链专项改革方案,把政策转化为方案。3月以来,围绕《若干措施》,我们深化研究提出《油气储备体制改革方案》、《与上期所共建保税商品流转登记平台方案》、《保税燃料油加注设施共享方案》、《能源贸易结算中心建设方案》。
四是加大油气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把政策转化为项目。3月以来,已谋划、签约和即将签约的油气重大项目,如年140万吨400亿级的乙烯项目、百亿级的PTA及聚酯项目、20亿级的聚苯乙烯生产基地项目,加快推动2个规模600万吨每年的LNG接收站项目等。
“政策助力浙江自贸试验区在油气领域深化特色创新和改革探索,为浙江自贸试验区新一轮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夏文忠表示,今后,自贸区将从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风险防控为底线,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探索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加快构建区内区外循环互动、油气产业与海洋经济产业良性发展、贸易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的发展新格局,打造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的资源配置基地,增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努力向油气为特色的自由贸易港迈进。
400189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