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县域经济 作者:葛红霞 发布时间:2020-08-18
在淮安大力争创国家文明城市目标引领下,城市“犬患”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部分养犬市民执行文明养犬规定不彻底的问题,需持续发力予以根治。
近年来,在强大的文明养犬宣传和执法管理氛围下,文明养犬遛犬新风尚逐步形成,但仍存在一些“假象”、“伪文明”。一是将犬只“怀抱”作为“散放”的应急之计。为自己方便省事,狗狗又能尽情撒欢,少数市民我行我素,遛犬不栓绳、听之任之,遇到执法管理时,灵机一动把狗抱在怀中逃避处罚。二是“牵绳”折衷为“备绳”。遛犬的时候也携带犬绳,不过仅作为应急之备,执法人员管理执法时就栓上、离开后就解开。三是不清理宠物粪便,损坏文明卫生形象。从小区、风光带、公园等公共场所时常遗留的犬粪可知,部分养犬市民自觉清理宠物粪便的意识仍较薄弱。
当前,争创国家文明城市决战在即,针对不文明养犬的各种表面应付、打擦边球行为,淮阴城管将持续发力,坚决将相关规定贯彻到位、落到实处,维护好安全、卫生的城市环境。一是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市民在享受养犬权利的同时,更要履行好不妨碍他人的义务,做到牵绳遛犬,并远离小孩、老人、孕妇等人群。二是持续加大巡管力度。该局每天早晚都组织人员进小区、进风光带等重点地段巡管,不栓绳犬一律视为无主犬予以捕捉,宠物粪便不清理的依法处罚;同时,将不文明养犬列入日常市容巡管范围,随时发现随时捕捉,形成重点管控和全面巡管相结合的机制,达到应管尽管。三是依法依规加大处罚力度。按照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区严管重罚“六不准”等相关规定,对遛犬不牵绳、宠物粪便清理不及时等行为,将给予最高200元罚款,持续保持长效和严管态势。(淮阴城管局葛红霞供稿)
400189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