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20
走进广东省高州市山美街道云径村,两座丘陵之间是300多亩的狭长平地,这里有着规模栽培的四季茶花,一眼望去绿油油一片。
“虽然平地少,但有了农民合作社这个‘龙头’,不但土地集中成片,还有技术培训。种植质量上去了,广州、昆明的花商纷纷上门收购。”曾在外从事道路基建的关均创,两年前返乡务农,加入农民合作社并租了40亩地种茶花,“除去成本,一亩一年净赚4万元!”
关均创抱团致富的故事,是对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工作的精彩注脚。目前,高州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09家,入社成员2.8万人,带动农户10万多户,年销售农产品总值超12亿元,已累计培育132家示范社。
产业联合 合作社高效对接大市场
三年前,云径村只有零散几户种植茶花。“种茶花很讲技术。修剪时间过早过晚,都会影响开花。生产组织、农资统购、技术支持等,一家一户不易做,却是农民合作社的优势所在。”合作社技术指导关荣进说。
如今,云径村四季花茶连片种植280亩,培植、育苗、销售一体化运营,年产值2000多万元。“合作社改变了小种植户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抱团发展。”云径村村委会主任关锋说。除了服务带动农民,合作社还带动农村发展,四季茶花成了云径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里坑自然村成为高州市特色精品示范村。
高州整合1875万元的项目资金,实施建设40个农民合作社示范项目,搭建从田头到市场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我们注重培育农民合作社的成长性和联动性,挑选产业密切关联的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已组建4家。”高州市市长朱春保介绍。
在中国荔枝第一镇——根子镇,高州市丰盛食品有限公司每天要将10吨桂圆干货装车外销。公司总经理何达4年前被推选为高州市根子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社长,“对于农业销售企业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品控。合作社通过技能培训,能够在种植阶段就向农户明确种植标准,有效控制质量。”
丰盛食品与根子镇2家农民合作社、5个种植大户组成了荔枝产业联合体,对达到标准的荔枝、龙眼鲜果,由丰盛食品以高于市场价2-3元/斤的价格收购,加工后实行统一品牌包装,进入全国各地大型超市销售。
在高州,72家农民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产业联合体。依托农民合作社建起产业扶贫基地51个,带动农户4859户,其中贫困户877户。
村社合一 提升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
高州市7个“三变”改革试点、40个示范点中,70%采用“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以资金、土地、山岭、房屋等要素资源入股农民合作社,打开乡村产业发展新空间。
石鼓镇深埇村位于高州市西南部,两年前还是个落后闭塞的小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农游一体的景点。以前外出打工的祝锦强,回到农民合作社负责农业生产,他还和全村125户近700人一样,是深埇毓秀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出资成员。
“全村村民成为股东,与农民合作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祝禄森介绍,在“村社合一”模式下,全村125户把土地山岭、水面等资源作价,500元为一股,入股农民合作社。同时,村民以500元一股的现金入股,首期筹集股金200多万元,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
村民流转出来的1100亩土地山岭,由合作社统一经营,连片种植指天椒、砂姜、玉米等作物,注册“深埇毓秀”商标。合作社解决了18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人均年收入新增4000元,土地亩年产值从原来的500多元提升到3000元。
“农民合作社年纯收入的60%用于全体村民分红,20%作为村集体收入,20%用于村公益事业。”祝禄森说。2020年2月,合作社首次分红30万元。
位于根子镇“大唐荔乡”核心区的元坝村委会桥头村成立了百方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全村30户村民按房屋、土地、果树、设备等资源出资农民合作社,户均献出一亩地用于公共场所打造。”根子镇党委书记袁海峰说,“从部分观望到全员入股,寄托着乡亲们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期盼。”
桥头村民居按统一风格改造,河流两岸建成碧道。水墨桥头、风雨廊桥、望仙亭等,与相邻的贡园、红荔阁、浮山岭相映成趣,形成了富有荔乡特色的乡村旅游风景带,桥头村成为茂名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
农民合作社遍地开花,也在规范提升。“除了聘用3名县级专职农民合作社辅导员,28个镇街均配一名镇级辅导员。还请来会计师事务所,指导帮助农民合作社健全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完善硬件配置,申请创建示范社等。”高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龙国源介绍。
400189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