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策18条”提速国家文创实验区建设

来源:新京报  作者:沙雪良  发布时间:2020-09-10

 “政策18条”提速国家文创实验区建设

  推进CBD文化中心、国家文创实验区国际文化中心建设,支持建设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郎园Vintage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全国老旧厂房的重要聚集区和保护利用先行区,国家文创实验区共转型升级59个特色文创园区,其中郎园等文创园区成为全国知名的老旧厂房“腾笼换鸟”品牌园区。朝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推进CBD文化中心、国家文创实验区国际文化中心建设,打造文化新地标;以“文化三里屯”为发展样板,打造10个特色文化旅游消费街区。

  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到3.48万家,五年间新增1.88万家,文化市场保持了繁荣活跃的状态。

  9月8日,在2020服贸会“第七届北京市文化融合发展项目合作推介会”上,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推进CBD文化中心、国家文创实验区国际文化中心建设,打造文化新地标;以“文化三里屯”为发展样板,打造10个特色文化旅游消费街区。

  国家文创实验区将建“国际文化中心”

  《若干措施》从激发文化活力、优化空间承载、构建文化生态、扩大开放融通四个方面,以“政策18条”的形式,明确国家文创实验区下一步发展方向,辐射带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体制机制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发挥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朝阳区三级联动优势,支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在国家文创实验区先行先试。

  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将推动实体项目在国家文创实验区落地,推进CBD文化中心、国家文创实验区国际文化中心建设,打造文化新地标,带动提升北京东部的文化品质和城市面貌。

  每年引进认定100名“文化菁英”

  在公共文化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影院、实体书店、公共阅读空间。引导支持文化产业园区积极搭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并纳入文化惠民工程覆盖范围。

  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将实施“百名文化菁英”计划,连续五年每年引进认定100名“文化菁英”人才,在落户创业、住房保障、医疗服务、子女教育等重点领域提供支持保障。

  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立足国家文创实验区的区域功能优势,《若干措施》将高质量文化生态构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优势产业和新兴业态方面,提出积极布局内容产业,优化传媒领域生态,全面提升创意设计产业活力。大力扶持新兴文化业态,积极推动数字音乐、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新媒体等相关产业发展。

  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将发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作用,将区块链、5G、人工智能、大数据、超高清等新科技用于文化产业。

  文化旅游方面,以“文化三里屯”为发展样板,打造10个特色文化旅游消费街区,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支持建设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发展特色旅游,围绕大运河、文化产业园区、奥运场馆、亮马河推出主题旅游线路,引进重大文化旅游项目。

  通过三大计划培育多元市场主体

  聚焦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若干措施》在资本配置、空间规划、环境营造等方面加以保障。在企业培育方面,将通过“领航计划”“领鹰计划”“蜂鸟计划”,培育壮大多元市场主体,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金融支持方面,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融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体系。

  在空间承载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启动国家文创实验区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升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文化设施类空间规模占比。在国家文创实验区范围优先保障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所需土地、空间等基础条件。文化开放方面,利用朝阳区CBD国际商务功能优势,提升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领域商务服务国际化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 纵深

  国家文创实验区5年催生1.88万家文化企业

  2014年,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北京市采取部市战略合作的方式,以北京CBD-定福庄一带为核心承载区,共同推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国家文创实验区”),2014年12月正式揭牌。五年来,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各项指标不断攀升。

  企业数量方面,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到3.48万家,五年间新增1.88万家,文化市场保持了繁荣活跃的状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方面,国家文创实验区现有59家文化产业园区,五年间新增园区39家,主要是老旧厂房等存量空间的转型利用,“腾笼换鸟”成果丰硕;上市企业方面,区域内现有上市挂牌企业52家,五年间新增48家。

  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国家文创实验区不断整合各方面资源,围绕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等方面,形成了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实验区模式”。

  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已构建起较为系统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出台实施“政策50条”,涵盖品牌提升、信用体系、文化保税等十五个方面,不断激发文化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累计支持620个企业(项目),支持金额约3.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150亿元,“产业政策+市场资金”联动效应显著。实施“蜂鸟计划”助飞行动,三批共认定743家“蜂鸟企业”,为区域文化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作为全国老旧厂房的重要聚集区和保护利用先行区,朝阳区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新模式,国家文创实验区共转型升级59个特色文创园区,总建筑规模381.4万平米,其中郎园、莱锦、懋隆等文创园区成为全国知名的老旧厂房“腾笼换鸟”品牌园区。

  针对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国家文创实验区率先发起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4年来累计为朝阳区748家文化企业提供了贷款融资149.34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三分之一,其中银行贷款平均利息从5%左右降至3%左右,担保费用从2%左右降至1%左右,企业获得融资服务的平均工作周期为30天。

  国家文创实验区紧抓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深入实施“文化+”战略,促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2019年,朝阳区共有442家文化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 数读

  2019年,国家文创实验区1111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1270.4亿元,占朝阳区文化产业收入的47%,约占北京市的10%

  区域内汇聚了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上市挂牌企业,5家文化类独角兽企业,164家文化类总部企业,其中外资文化总部企业92家

  在国家文创实验区的带动下,朝阳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目前已达6.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999家,占全市的38%,注册企业数、规上企业数均居全市首位

  2019年,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2703亿元。目前,在朝阳区汇聚了76家上市(挂牌)文化企业,聚集了253家文化企业总部,其中外资文化总部企业127家

  朝阳区16家企业和10个项目被认定为2019-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分别占全市的40%和56%(记者 沙雪良)


4001893518